[ 中国当代佛教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般若文海!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华严选读

佛陀教育基金会选录 著

华严选读

 

佛陀教育基金会选录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

净行品第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观自在菩萨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

 

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世间文字一时读尽。发心入龙宫看藏。见华严有三本。上本中本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遂记得下本回归西土。自西土传到此方者。乃八十卷经。三十九品。品分为七处九会。

 

七处九会者。初菩提场。说经六品。十一卷。二普光明殿。说经六品。四卷。三忉利天。说经六品。三卷。四夜摩天。说经四品。三卷。五兜率天。说经三品。十二卷。六他化天。说经一品。六卷。七重会普光明殿。说经十一品。十三卷。八三会普光明殿。说经一品。七卷。九逝多林。说经一品。二十一卷。

 

此乃下本前分四万五千偈。尚有五万五千偈。九品在西土。经虽未足。而序正流通意已备。何以知之。清凉国师判五卷经为序分。五十五半卷经为正宗分。十九卷半经为流通分。行愿品为别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大以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常则竖穷三际。遍则横遍十方。方以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轨则轨生物解。持则任持自性。广以从用得名。包博为义。包则广容。博则普遍。佛以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觉则悟大夜之重昏。照则朗万法之幽邃。华以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感果则万行圆成。如桃李华。先华后果。严身则众德备体。如金玉华。但有严身义。而无结果义。严以功用得名。资庄为义。资则资广大之体用。庄则庄真应之佛身。经以能诠得名。摄持为义。摄则摄众生之无边。持则持性相之无尽。故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又复大是遮那之体。方是遮那之相。广是遮那之用。佛是毗卢遮那佛。华是普贤属大行。严是文殊属大智。大意明欲得成佛。先以文殊之大智。运普贤之大行。庄严毗卢遮那佛果上体大相大用大。故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又复大字配法身。方字配智身。广字配化身及意生身。佛字配菩提身及威势身。华字配福德身及愿身。严字配相好庄严身。经字配力持身。故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者。世即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如经中说无量阿修罗王。无量诸大龙王。日天子等。此即有情世间主也。如说山神。林神。树神。风神。河神等。此即器世间主也。如说普贤菩萨。宝焰妙光菩萨。大福光智生菩萨。大明德美音菩萨等。此即正觉世间主也。有情世间庄严器世间、正觉世间。器世间庄严有情世间、正觉世间。正觉世间庄严器世间、有情世间。三世间互相庄严谓之妙。故曰世主妙严品。

 

又第一会说如来依正法门(正报即自身。依报即所住屋宅)。第二会说十信。第三会说十住。第四会说十行。第五会说十回向。第六会说十地。第七会说等觉妙觉。前七会普是次第说。谓之行布法门。第八会普慧云兴二百问。普贤瓶泻二千酬。凡说一法。一切法皆在里许。谓之圆融法门。行布如桃华李华。先华后果。圆融如莲华。华果同时。就圆融又有二义。一因该果海。二果彻因源。因该果海者。举十信。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都在里许。果彻因源者。举等觉。妙觉。后十地。十回向。十行。十住。十信。亦都在里许。所以道。行布则教相差别。圆融则性相无碍。相是即性之相。故行布不碍圆融。性是即相之性。故圆融不碍行布。圆融不碍行布。故则一为无量。行布不碍圆融。故则无量为一。无量为一。则融通隐隐。一为无量。则涉入重重。第九会说果法界。

 

又此经行动格式。先大后小。经首便云。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此是大开一口吞尽十方世界了也。若于此承当未得。遂渐渐放小接人。以十一卷经为众生开发信门。四十一卷经为众生开发解门。七卷经为众生开发行门。二十一卷经为众生开发证门。一部经不出信解行证四门。此乃能诠之教。

 

其次所诠之义者。不出四分。五周。六相。十玄。四种法界。二十重华藏及无量香水海。四分者。一举果劝乐生信分。二修因契果生解分。三托法进修成行分。四依人证入成德分。五周者。十一卷经属所信因果周。四十一卷经前属差别因果周。后属平等因果周。七卷经属成行因果周。二十一卷经属证入因果周。六相者。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若喻说者。总是一个人。谓之总相。手脚头目各别。谓之别相。眼耳鼻舌手脚同共一身。谓之同相。眼要见。耳要闻。舌要味。鼻要香。手要捉。足要奔。功用各异。谓之异相。八万四千毛孔一时成了。谓之成相。头要向上。脚要向下。眉在眼上。耳在两边。不得紊乱。各住本位。谓之坏相。其次法说者。八十卷经属总相。卷卷经文各别。谓之别相。同是一部经。谓之同相。十一卷经要开信。四十一卷经要开解。七卷经要开行。二十一卷经要开证。功用各异。谓之异相。八十卷经卷卷皆成就。谓之成相。第一卷经不得在第二卷经后。第二卷经不得在第三卷经后。前不得在后。后不得在前。各各坏归本位。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谓之坏相。

 

其次十玄者。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如海一滴。味具百川)。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尺之镜。现千重影)。三一多相容不同门(一室千灯。光光涉入)。四诸法相即自在门(如金与石。二不相离)。五秘密隐显俱成门(片月澄空。晦明相并)。六微细相容安立门(如琉璃瓶。盛多芥子)。七因陀罗网境界门(两镜互照。传辉相泻)。八托事显法生解门(立像竖臂。触目皆道)。九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夕之梦。翱翔百年)。十主伴圆明具德门(北辰所居。众星皆拱)。华严经大义要于一尘上明六相十玄。

 

其次四种法界者。圭峰禅师云。未明理事。不说有空。直指本觉灵源。故曰一真法界。从一真法界分出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法以轨则为义。界以性分为义。此真空轨则之法。在理为理法界。在事为事法界。在理事为理事无碍法界。在事事为事事无碍法界。盖理无分限。事有千差。古诗云。春色无高下。华枝有短长。只如经中说有一智人(诸佛菩萨)破一微尘(凡夫一身之上有我法二执)出大经卷(理法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其次二十重华藏世界者。十重表自利。十重表利他。毗卢遮那佛居第十三重者。表利他心切。

 

又复须知有十处放光。初菩提场有二。初面门放光。表教道遐舒故。次眉间放光。通表一乘中道故。二普光明殿足轮放光。表信初行本故。三忉利天足指放光。表安住故。四夜摩天足上放光。表依行故。五兜率天膝轮放光。表屈伸回向故。六他化天眉间放光。表证十如中道故。七重会普光明殿又有二。初眉间放光。表不住生死涅??二边故。次口门放光。表佛口生普贤长子故。九逝多林眉间放光。表证穷法界中道故。所有第三会普光明殿不放光者。表行依解发。只发解光故。(又有八入三昧。第一会普贤入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第三会法慧菩萨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第四会功德林菩萨入菩萨善思惟三昧。第五会金刚幢菩萨入智光三昧。第六会金刚藏菩萨入菩萨智慧光明三昧。第七会如来自住刹那际三昧。第八会普贤菩萨入佛华严三昧。第九会如来自入师子频申三昧。第二会文殊不入者。信未入位故。)

 

又九会各有主。第一会普贤。第二会文殊(此经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幼男)。第三会法慧。第四会功德林。第五会金刚幢。第六会金刚藏。第七会普贤与如来。普贤品谈平等因。如来出现品谈平等果。第八会又普贤。第九会如来与善友也。

 

又三十九品。只有阿僧?品与如来随好光明品是佛说(此二品乃佛亲证法门)。其余品皆诸菩萨与云台宝网演说。佛但放光而已。许多所诠之义。尽从无边香水海中流出。无边香水海又从一心上流出。

 

其出善财童子于福城东际大塔庙前。参见文殊。文殊作象王回顾。师子频申。是时六千比丘言下成道。五众益友顿起初心。善财悟了。文殊告云。汝今见我得根本智。未得差别智。可以南游(南即虚明之地。乃自己也)。经历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善知识。差别门庭。一一透过。成等正觉。佛国禅师颂云。出林还又入林中。便见娑罗佛庙东。师子频申芳草绿。象王回顾落花红。六千乞士十心满。五众高人一信通。珍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水渺无穷。

 

于是善财礼辞文殊。登妙高峰。求见德云比丘。绕峰七日不见。后于别峰相见。妙峰即向上一著。尽十方世界只是一个妙峰。善财所以不见。若要有见有闻有说有听。除是别峰。别峰即第二位头也。又颂曰。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绕峰头不定踪。七日既云寻不见。一朝何故却相逢。发心住处师缘合(当发心住)。普见门中佛境容(善财得普见法门)。回首夕阳坡下望。白云青嶂万千重。

 

善财礼辞南游。凡见一善知识。皆云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知菩萨修何等行。云何发心。先呈已发。后问行门。乃是先悟后修也。其间如见胜热婆罗门。四面火聚。中有刀山。高峻无极。善财登山投火。得无尽轮法门。证王子位。此乃逆境也。忠禅师颂曰。童子寻求胜热公。门庭别露一家风。刀山火聚方登跳。顿悟圆明色是空。

 

又如见无厌足王坐金刚座。十千大臣前后围绕。十万猛卒其形丑恶。皆攘臂嗔目。其所犯者或断手足。或截耳鼻。王治事已。执善财手入宫。命之同坐。见其宫殿广博。皆以妙宝之所合成。告善财言。我得如幻法门。身语意业。未曾烦一众生。此亦逆境也。忠禅师颂曰。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劈腹太愁人。逡巡引入无生殿。一曲后园桃李春。

 

又如见婆须密女所住之宅。广博严丽。宝树宝墙及以宝橥。一一皆有十大园林以为庄严。其身出大光明。普照一切宫殿。或执或抱。或吻或唼。皆获清凉。告善财言。我得离贪欲际法门。佛国禅师颂曰。相逢相问有何缘。高行如来一宝钱。执手抱身心月静。吻唇唼舌戒珠圆。人非人女皆随现。天与天形应不偏。三德已明贪欲际。酒楼花洞醉神仙。

 

其次并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两人。男表智。女表悲。童者无染习。忠禅师颂曰。童女童男骨月新。手中牵个玉麒麟。殷勤来报善财道。弥勒楼前路最亲。又佛国颂云。德生有德两和融。同幻同生意莫穷。同住同修成解脱。同悲同智显灵功。同缘同想心冥契。同见同知道转通。若要一生成佛果。毗卢楼阁在南中。

 

善财于是礼辞。诣弥勒阁前礼拜云。惟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领无量诸大菩萨从他方来(表法无所住)。弹指一声(表不离当处)。阁门遂开。善财即入。入已复闭(表摄用归体。又表理绝门户)。善财见一楼阁。广博无尽。犹如虚空。又见一楼阁中有无量诸妙楼阁。一一楼阁中皆有弥勒。一一弥勒前皆有善财。一一善财皆悉合掌回顾。一善财之身遍入一切善财身内。一切善财身皆摄归一善财身内。一楼阁为主。一切楼阁为伴。互遍互容。互摄互入。重重重重。无尽无尽。此乃证入法界也。佛国颂云。楼阁门前立片时。龙华师主远方归。不唯弹指观深妙。又听慈音语细微。理智行为身日月。菩提心是道枢机。许多境界何来去。万里天边一雁飞。

 

善财证得一切境界庄严藏解脱门。自念我今所证。不因福城东际大塔庙前见文殊指教。争得到此境界。作是念时。文殊遂舒金臂。过一百一十城。不见文殊身。只见文殊手(初悟似有能所证。悟了能所俱亡)。摩善财顶云。善哉善哉。汝所证法。解虽已圆。而行未圆。可更去见普贤。彼当令汝得深妙行。于是善财辞退。诣佛会中。于红莲座上。参见普贤。智悲圆满行愿功成。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法门。佛国颂云。百十由旬摩顶归。片心思见普贤师。堂堂现在红莲座。落落分明白象儿。沙劫智悲方满日。微尘行愿正圆时。佛功德海重宣说。愁见波涛转渺弥。

 

善财见文殊乃是解圆。又见普贤乃是行圆。行解既圆。末后一偈只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便休。更不曾说善财甚处成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到此方知。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犹如昨梦。圆觉经云。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古德云。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忠禅师颂曰。打鼓弄琵琶。还他一会家。木童能抚掌。石女解烹茶。云散天边月。春来树上花。善财参遍处。黑豆未生芽。所以赵州行脚遍参了。却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张无尽居士颂曰。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锄。及至遍参无一事。始知虚费草鞋钱。皆与此经同意。余尝随侍真歇禅师。于杂华大意。耳剽目窃。得其一。二。不敢自秘。辄此录出。以广流通矣。  音释(骨月。月同肉。)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终

 

晋义熙十四年。北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罗。此云觉贤。于扬州谢司空寺。翻梵本三万六千颂。成晋经六十卷。沙门法业笔受。慧严慧观润色。谢司空寺者。即今润州兴严寺是。由兴华严故。

 

证圣元年。于阗三藏实叉难陀。此云喜学。于东都佛授记寺。再译旧文。兼补诸阙。计益九千颂。通旧总四万五千颂。合成唐本八十卷。大德义净三藏弘景禅师。圆测法师。神英法师。法宝法师。贤首法师等同译。复礼法师缀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净行品第十一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侯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    冤亲平等    永离贪著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    当愿众生    入于圣地    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    当愿众生    舍诸伪饰    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    当愿众生    升正法楼    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    当愿众生    一切能舍    心无爱著

众会聚集    当愿众生    舍众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    当愿众生    随意自在    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    当愿众生    出家无碍    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    当愿众生    演说种种    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    当愿众生    巧事师长    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    当愿众生    得不退法    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    当愿众生    勤修善根    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    当愿众生    永离烦恼    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    当愿众生    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    当愿众生    同佛出家    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

受?梨教    当愿众生    具足威仪    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    当愿众生    入无生智    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    当愿众生    具诸方便    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    当愿众生    升无上堂    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    当愿众生    开敷善法    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    坐菩提座    心无所著

结跏趺坐    当愿众生    善根坚固    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    当愿众生    以定伏心    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    当愿众生    见如实理    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    当愿众生    观诸行法    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    当愿众生    心得解脱    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    当愿众生    服诸善根    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    当愿众生    检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黎    当愿众生    入第一位    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嗔痴    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    当愿众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    当愿众生    履净法界    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    当愿众生    永出三界    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    当愿众生    其心谦下    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    当愿众生    舍不正道    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    当愿众生    其心正直    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    当愿众生    远离尘坌    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    当愿众生    常行大悲    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    当愿众生    住正法界    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    当愿众生    离我诤心    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    当愿众生    善根超出    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    当愿众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    当愿众生    以定解脱    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    当愿众生    神通等法    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    当愿众生    众相如华    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    当愿众生    获最胜法    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    当愿众生    疾悟诸佛    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    当愿众生    语业满足    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    当愿众生    具足辩才    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    当愿众生    方便增长    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    当愿众生    广度一切    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    当愿众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    当愿众生    五欲圃中    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    当愿众生    永离贪爱    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    当愿众生    勤修诸行    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    当愿众生    三十二相    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    当愿众生    舍诸饰好    具头陀行

见乐著人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欢爱不舍

见无乐著    当愿众生    有为事中    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    当愿众生    常得安乐    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    当愿众生    获根本智    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    当愿众生    入真实慧    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    当愿众生    知身空寂    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    当愿众生    于不善事    不生乐著

见报恩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    当愿众生    于有恶人    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    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    当愿众生    永持梵行    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    当愿众生    依于苦行    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    当愿众生    坚持志行    不舍佛道

见著甲胄    当愿众生    常服善铠    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    当愿众生    永离一切    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    当愿众生    于诸异论    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    当愿众生    得清净命    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    当愿众生    得为法王    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    当愿众生    从法化生    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    当愿众生    善能明断    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    当愿众生    恒守正念    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    当愿众生    得坚固身    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    当愿众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    当愿众生    应为天人    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    当愿众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    当愿众生    常不舍离    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    当愿众生    永得舍离    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    当愿众生    其心清净    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    当愿众生    具足成满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当愿众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当愿众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    当愿众生    具惭耻行    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    当愿众生    舍离无惭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当愿众生    满足其愿    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    当愿众生    莫不获得    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    当愿众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    当愿众生    心无染著    绝世贪爱

若饭食时    当愿众生    禅悦为食    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    当愿众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    当愿众生    所作皆办    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    当愿众生    得无尽辩    广宣法要

从舍出时    当愿众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    当愿众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    当愿众生    身心无垢    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    当愿众生    舍离众恼    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    当愿众生    证无上法    究竟清凉

讽诵经时    当愿众生    顺佛所说    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    当愿众生    得无碍眼    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    当愿众生    皆如普贤    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    当愿众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    当愿众生    一切天人    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    当愿众生    所行无逆    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    当愿众生    勤求佛道    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    当愿众生    众德悉具    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    当愿众生    成就佛身    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    当愿众生    具神足力    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    当愿众生    身得安隐    心无动乱

睡眠始寤    当愿众生    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观自在菩萨章

 

唐?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奉 诏译经 

唐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疏 

清金陵刻经处靖修居士杨文会合纂 

 

◎第七大悲观自在菩萨寄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谓以善根等心顺益诸众生故。言观自在者。三业归依十通随应。鉴无遗照益无不周。由此故能等心随顺。在补怛落迦山者。此云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闻见必欣是随顺义。然观自在或云观世音。梵云婆卢枳底。此云观世。护公误作毗卢译为光也。湿伐罗。此云自在。若云摄伐多。此云音也。梵本有二。故令译者二名不同。而法华观音品云。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观世音也。然彼经中初语业称名灭除七灾。二身业礼拜能满二愿。三意业存念净除三毒。即自在义。而今多念观世音者。语业用多感易成故。今取义圆云观自在。然观即能观。通一切观。故云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世是所观。通一切世。谓若山若海若佛若生无不观故。若云音者。亦是所观。即是所救一切机也。若但云自在。乃属能化之用。具足应云观世自在。通能所也。能必有所。故略无之。能所两亡。不碍观察。互相融摄。为真自在。第一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蒙居士教。随顺思惟。一心正念。入彼菩萨深信解藏。得彼菩萨能随念力。忆彼诸佛出现次第。见彼诸佛成等正觉。持彼诸佛所有名号。观彼诸佛所证法门。知彼诸佛具足庄严。信彼诸佛所转法轮。思彼诸佛智光照耀。念彼诸佛平等三昧。解彼诸佛自性清净。修彼诸佛无分别法。契彼诸佛甚深法印。作彼诸佛不思议业。渐次前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

 

中。先念前有十五句。初总思修。后入彼菩萨下别明所修。一深信解藏。即彼三昧谓不生心。言如是如来已般涅??等。藏即包摄。余并可知。后渐次下趣后。

 

◎第二见其西面下见敬咨问。于中二。先睹见。后敬问。前中三。初见胜依正。二彰见成益。三友垂赞摄。

 

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种种名华。周遍严饰。观自在菩萨。于清净金刚宝叶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智慧光明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今初。见在西面者。本所事佛令物归故。智日将没令观察故。入生死夜悲救苦故。余文可知。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于善知识。爱乐尊重。合掌恭敬。目视不瞬。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即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善知识者十力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智海导师。善知识者集一切智助道之具。作是念已。即便往诣大菩萨所。

 

二善财见已下彰见之益。以友大悲熏修身心。故今见身便得胜念。善知识者。即是如来者。略有四意。一引至究竟同于佛故。二体如而来无来相故。三此是等觉即是佛故。四从久远来成正觉故。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善哉。善来童子。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住不思议最胜之行。普能拯拔生死轮回。超过世间无有等比。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威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受持修行一切佛法。福智宝藏自然而至。一切智道速得现前。普观众生。心无懈倦。大悲坚固犹若金刚。

 

三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下。友垂赞摄。大悲深厚。随顺摄故。

 

◎二尔时善财下敬问可知。

 

尔时善财童子。诣菩萨所。礼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第三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放阎浮下称赞授法。于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亦二。先赞。后授。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放阎浮檀金妙色光明。起无量色宝焰网云。及龙自在妙庄严云。以照善财。即舒右手。摩善财顶。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今初。先摩顶摄受尊位显著故摄相异。前经又不说放光之处。准梵本意金色宝焰等皆手之光。同初会中十方诸佛摩普贤顶。

 

◎第二善男子我已成就下。授己法界。于中二。一标举名相。二广释业用。今初亦二。先标其名。后显体相。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速疾行解脱门。

 

今初。谓悲非爱见。同如来悲故称为大。一念遍应称为速疾。即以悲应而为行门。

 

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摄受调伏。相续不断。

 

后。善男子我以此下。略显体相。亦是释名。平等教化即是大悲。同体无缘故云平等。摄受调伏即是行门。相续不断是速疾义。疾则顿应。续则常然。又门即普门。普门示现故。曲济无遗称之曰普。从悟通神谓之门矣。

 

◎二善男子我恒住此下。广显业用。于中二。先约普门以显业用。后约大悲以显业用。前中亦二。先略。后广。

 

善男子。我恒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诸众生前。随所应化而为利益。

 

今初。以上同如来妙觉真心故。常在一切诸如来所。下与众生同大悲体故。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普现即是普门示现。准千眼经。大悲菩萨久成正觉号正法明如来。示为菩萨。义言等佛。然悲门摄广。此土缘深。未有倾心不蒙慈济。愿常称念思其法门。

 

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摄取众生。或以利行摄取众生。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种种微妙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善巧言辞。或以威仪胜妙方便。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开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种种色相。种种族姓。种种生处。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后。或以布施下。别明。即普现之义。有十一句。初四即四摄摄。次六即三业摄。后一即万类摄。然此十一方法华经三十五应。乍观似少义取乃多。谓三十五应乃是此中或现色身及说法耳。又三十五者略举大纲。万类殊形岂当局定。

 

◎二善男子我修习下约大悲行以显业用。救诸怖畏故。然普门大悲。二义互通。从多显耳。于中三。初令离怖。二显离因。三令究竟。

 

善男子。我修习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令离诸怖。所谓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王官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诸病怖。离懈怠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愁叹怖。离所求不得怖。离大众威德怖。离流转恶趣怖。

 

今初。具五怖畏。旧经十八。今二十二加于王官及病懈怠求不得故。旧经梵本不活等五连在一处。今大众恶道二怖居末。准地经及论但唯五怖。余打缚等皆五摄故。言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恶名畏。三者死畏。四恶道畏。五大众威德畏。此五相者。惧无资财不存朝夕。名不活畏。若得恶名无人敬养。上二通三业。死惧因尽正舍报时大怖之极无过死故。恶道畏者。憎于恶道惧生彼故。是故死畏畏失此身。恶道畏者。惧得彼身故。二皆身业。大众威德。亦通三业。五怖总以二法为因。一邪智妄取想见爱著故。即前三因。二者善根微少故。即后二因。邪智即是分别身见。由此妄取我我所故。爱著于我故有死畏。见有我身惧舍命故爱著我所有初二畏。但著财利有不活畏。著利兼名有恶名畏。后二因者。功德微少畏堕恶道。智慧微少畏于大众。云何能离。离我我所则离前三。增长福智即无后二。故下经云正念现前。云何此五摄余畏耶。然五怖畏多约果说。今此二十有通因果。险道有二。若世险阻即不活畏及死畏摄。若恶道因即是邪智。热恼有三。失财热恼不活畏摄。处众热恼即是恶名。三毒热恼即是畏因。迷惑有二。迷惑方隅等即不活摄。若心迷惑大众畏因。系缚亦是不活畏摄。杀害。死摄。王官贫病。皆不活摄。黑?迁移乃有二意。现?迁移。亦不活摄。恶趣黑?三涂迁流皆恶道摄。懈怠何畏。若畏懈怠。乃是智人故。梵本旧经皆无此怖。爱别离怖。正唯死畏兼于不活。怨憎会怖。正唯恶道亦兼不活。逼迫身怖。死及不活。逼迫心怖。即众威德及恶名摄。忧悲愁叹。即死不活二怖之相。亦通余三。求不得怖。亦不活摄。余之委细类可思准。

 

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恐怖。灭除障难。正念现前。

 

二复作是愿下显离之因。三业归依。我之三业能令解脱令住正念。即无我我所及邪智也。

 

善男子。我以如是种种方便。令诸众生离诸怖畏。住于正念。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转。

 

三善男子我以如是种种下。令其究竟。若发大心得证不退。诸怖永除。

 

◎第二尔时观自在下偈颂。此偈及下善财领解说偈。旧经皆无。此文分二。先说意。后偈词。虽是?夜。亦有伽他。三十九偈半。文分为五。第一三偈赞彼自述。第二一偈半赞其敬问。第三三十二偈颂称赞授法。第四一偈明谦己推胜。第五二偈示后劝修。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欲重明此解脱门义。为善财童子而说偈言。

 

善来调伏身心者    稽首赞我而右旋

我常居此宝山中    住大慈悲恒自在

我此所住金刚窟    庄严妙色众摩尼

常以勇猛自在心    坐此宝石莲华座

天龙及以修罗众    紧那罗王罗刹等

如是眷属恒围绕    我为演说大悲门

 

今初。似颂前文见友依正。乃是结集取此经意连缀经文。

 

◎第二一偈半赞其敬问。

 

汝能发起无等心    为见我故而来此

爱乐至求功德海    礼我双足功德身

欲于我法学修行    愿得普贤真妙行

 

亦是伽他。不应菩萨颂善财语。若颂称赞。与前影略。可为?夜。

 

◎第三我是勇猛下三十二偈颂称赞授法。于中二。初二偈结集述前摩顶摄受故。

 

我是勇猛观自在    起深清净大慈悲

普放云网妙光明    广博如空极清净

我垂无垢佣圆臂    百福妙相具庄严

摩汝深信善财顶    为汝演说菩提法

 

梵本云。清净萨?蚀蟠缺?^涯ι撇仆?佣ァR嘤谭ɑ?>咦忝钕嘧稹Y蚀鹞蘧∫狻O麓仁现性奚撇拼σ嘤薪峒???蚀省H舾奈沂俏?鞘薄W掷碓蛘嬉印?/p>

 

◎余三十偈正颂前文授己法界。于中二。初二颂前标举名相。

 

佛子应知我所得    一相一味解脱门

名为诸佛大悲云    秘密智慧庄严藏

我为精勤常救护    起诸宏誓摄众生

怜愍一切如己身    常以普门随顺转

 

◎余颂广辨业用。合颂前来普门大悲。以门随类为拔苦故。文中三。初一总明。次二十四偈别显。后三偈结益。总明及结。皆颂离因。

 

我于无数众苦厄    常能救护诸群生

心念礼敬若称名    一切应时皆解脱

 

今初。三业归向即离怖因而得解脱即离怖果。

 

或遭牢狱所禁系    ??械囚执遇怨家

若能至心称我名    一切诸苦皆销灭

或犯刑名将就戮    利剑毒箭害其身

称名应念得加持    弓矢锋刃无伤害

或有两竞诣王官    诤讼一切诸财宝

彼能至诚称念我    获于胜理具名闻

或于内外诸亲属    及诸朋友共为怨

若能至诚称我名    一切怨家不能害

或在深林险难处    怨贼猛兽欲伤残

若能至心称我名    恶心自息无能害

或有怨家怀忿毒    推落险峻大高山

若能至心称我名    安处虚空无损坏

或有怨家怀忿毒    推落深流及火坑

若能至心称我名    一切水火无能害

若有众生遭厄难    种种苦具逼其身

若能至心称我名    一切解脱无忧怖

或为他人所欺谤    常思过失以相仇

若能至心称我名    如是怨嫌自休息

或遭鬼魅诸毒害    身心狂乱无所知

若能至心称我名    彼皆消灭无诸患

或被毒龙诸鬼众    一切恐怖夺其心

若能至诚称我名    乃至梦中皆不见

若有诸根所残缺    愿得端严相好身

若能至诚称我名    一切所愿皆圆满

若有愿于父母所    承顺颜色志无违

欢荣富乐保安宁    珍宝伏藏恒无尽

内外宗族常和合    一切怨隙不来侵

若能至诚称我名    一切所愿皆圆满

若人愿此命终后    不受三涂八难身

恒处人天善趣中    常行清净菩提道

有愿舍身生净土    普现一切诸佛前

普于十方佛刹中    常为清净胜萨??/p>

普见十方一切佛    及闻诸佛说法音

若能至诚称我名    一切所愿皆圆满

或在危厄多忧怖    日夜六时称我名

我时现住彼人前    为作最胜归依处

彼当生我净佛刹    与我同修菩萨行

由我大悲观自在    令其一切皆成就

或清净心兴供养    或献宝盖或烧香

或以妙华散我身    当生我刹为应供

或生浊劫无慈愍    贪嗔恶业之所缠

种种众苦极坚牢    百千系缚恒无断

彼为一切所逼迫    赞叹称扬念我名

由我大悲观自在    令诸惑业皆销灭

或有众生临命终    死相现前诸恶色

见彼种种色相已    令心惶怖无所依

若能至诚称我名    彼诸恶相皆销灭

由我大悲观自在    令生天人善道中

 

二别显中。颂二十怖。即为二十。但不次耳。前十五怖。各唯一偈。初一颂离系缚怖。二颂离杀害怖。三离王官怖。四离爱别离怖。五离黑?怖。谓深林邃谷蔽阳曜故。六离险道悬崖。险峻即险道故。七离怨憎会。八离逼迫身。九离恶名。十离迷惑。十一离逼迫心。十二离病怖故。梵本意云。或有聋盲及喑哑。诸根残缺病相缠。愿得人天相好身。念我名者皆如意。十三离不活。十四离贫穷怖贫贱骨肉疏故。十五离恶道怖。上皆一偈。梵本此后有一行结云。如是之人念我名。一切所愿皆圆满。十六有二偈。颂离大众威德怖。为大菩萨常闻法故。十七有二偈。颂离迁移怖。贬谪异乡斯为危厄。故常昼夜思无徙居。令净土生岂有迁改。十八一偈。颂离求不得怖。常为应供。何求不得。十九二偈。颂离热恼怖。五浊交煎。业惑炽盛。斯为热恼。二十有二偈。颂离死怖。其忧悲通为怖相。故不别颂。若欲摄者。死怖中摄。懈怠非怖。故不颂之。以科对偈。文义昭彰。似难已释。想无惑矣。

 

此皆我昔所修行    愿度无量群生众

勇猛精勤无退转    令其所作皆成就

若有如应观我身    令其应念咸皆见

或有乐闻我说法    令闻妙法量无边

一切世界诸群生    心行差别无央数

我以种种方便力    令其闻见皆调伏

 

三有三偈总结成益。颂前离因。于中初偈乘行愿而成就。后二偈辨三业之益物。长行明能感三业。今颂明能应三轮。水清月现。感至应来。两义相成。二文影略。又能感三业敬请偈中至心称名即口意故。

 

◎第四我得大悲下一偈。即谦己推胜。

 

我得大悲解脱门    诸佛证我已修学

其余无量功德海    非我智慧所能知

 

前半谦己。后半推胜。

 

◎第五二偈示后劝修。

 

善财汝于十方界    普事一切善知识

专意修行无懈心    听受佛法无厌足

若能闻法无厌足    则能普见一切佛

云何见佛志无厌    由听妙法无厌足

 

虽未的指。已令遍求。故后二段非颂前也。

 

◎第四尔时观自在下谦己推胜。久成正觉尚不失谦。于中二。先正谦推。

 

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速疾行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常住一切无边劫。常诣一切无边刹。常观一切诸如来。常闻一切三世法。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常入如来正法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后善财领解。此段亦合授法前开。为顺六段故于此辨。于中先叙说仪。

 

尔时善财童子。闻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说此大悲清净偈已。欢喜踊跃。充遍其身。生爱敬心。增信乐心。发清净心。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礼菩萨足。长跪合掌。于菩萨前。瞻仰一心。以偈赞曰。

 

◎后正说偈。有三十偈。大分为三。初一标赞。二有二十六偈别赞。三有三偈结赞。

 

天人大众阿修罗    及与一切诸菩萨

以妙言音共称赞    大圣智慧深如海

 

今初。以菩萨德深故众赞不尽。

 

◎二别赞中分四。

 

能于一切众生中    平等大悲同一味

一智同缘普救护    种种苦难皆销灭

 

初一赞所得法门。谓以亡机智导无缘慈。

 

菩萨最胜神通力    反覆大地不为难

又能干竭于大海    令大山王咸震动

 

二有一偈赞神通。以普门示现。皆妙用无拥故。

 

圣者菩萨大名闻    号曰大悲观自在

云何我以微劣智    于仁胜德能称赞

我闻圣者诸功德    无断无尽大悲门

因是发起清净心    生我智慧辩才力

我今处于大众会    以大勇猛而观察

称扬赞叹妙庄严    恭敬至诚无懈倦

 

三有三偈。自申赞意。谓圣德广深。劣智难测。因闻生辩。敬赞德音。如因日光。还见于日。

 

如大梵王居梵众    映蔽一切诸梵天

菩萨吉祥妙色身    处于众会无伦匹

菩萨顾视同牛王    妙色融朗如金聚

具足广大菩提愿    普利一切诸天人

种种华?以严饰    顶上真金妙宝冠

光明净妙过诸天    威德尊严超世主

圆光状彼流虹绕    外相明如净月轮

顶相丰起若须弥    端严正坐如初日

腰系金绦色微妙    现殊胜相放光明

伊尼鹿皮作下裙    能令见者生欢喜

妙身种种庄严相    众宝所集如山王

腰垂上妙清净衣    如云普现无边色

真珠三道为交络    犹如世主妙严身

恒放净光普照明    亦如朗日游空界

身色净妙若金山    又如瞻博迦华聚

以白璎珞为严饰    如白龙王环绕身

世主手执妙莲华    色如上妙真金聚

毗琉璃宝以为茎    大慈威力令开发

出过天人之所有    普放光明犹日轮

显现如在妙高山    香气普熏于一切

于诸恶鬼部多等    黑蛇醉象及师子

痴火毒害蔽慈心    及余种种诸危难

重苦系缚所伤迫    一切恐怖无依怙

世主一味大悲心    平等救彼众生类

妙宝叶石为胜座    无等莲华之所持

百千妙福之所成    众妙莲华所围绕

极妙身光清净色    从真胜义而成就

诸天种种上妙供    咸共赞叹仁功德

于尊能发清净意    速离一切忧怖心

眷属快乐共欢娱    一切妙果皆圆满

大海龙王住自宫    及余居处诸龙众

常惧妙翅大鸟王    搏撮伤残受诸苦

或有众生入大海    遇风鼓浪如雪山

若遭摩竭欲来吞    恐怖惊惶无所救

或遇醉象而奔逐    种种厄难之所缠

至心忆念大悲尊    如是一切无忧怖

大石山王有洞窟    其窟幽深极可畏

有犯王法锁其身    种种系缚投于彼

彼诸苦恼众生等    至心忆念大悲尊

枷锁解脱苦销除    一切无忧安隐乐

仁以大悲清净手    摄取忆念诸众生

令于一切厄难中    获得无忧安隐乐

 

四有二十一偈。广赞胜德。于中二。先十偈赞身相庄严。虽一两句明其心愿。意成身耳。后十一偈赞业用深广。于中三。初二偈总赞悲济周遍平等。二有三偈赞依正妙严满众生愿。三有六偈悲随万类拔苦慰安。

 

◎第三三偈结赞。

 

我今赞叹人天主    最胜威德大仙王

三毒翳障尽销除    福智无涯如大海

调伏众生无懈倦    利乐平等无怨亲

愿于菩萨妙金山    一切胜福皆成就

普于十方诸世界    息灭众生邪见心

速获如来无上身    普愿众生咸证得

 

初偈三德已满。次偈二利俱圆。后偈自他觉满。三句自觉觉他。后句愿生同证。

 

◎第五尔时有一菩萨下指示后友。于中二。先后友入会。后大圣指示。

 

尔时有一菩萨。名正性无异行。从于东方上虚空中。来至此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时此世界六种震动。变成无数杂宝庄严。复于其身。放大光明。映蔽一切。释梵护世天龙八部。日月星电。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及余一切苦恼众生。罪垢消除身心清净。又于一切诸佛刹土。普兴一切诸供养云。普雨一切华香璎珞衣服幢盖。如是所有诸庄严具。供养于佛。复以神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普于一切诸宫殿中。而现其身。令其见者皆悉欢喜。然后来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所。

 

今初。友名正性无异行。行字二义。一约游刹。平声呼之。二约供佛利生。则去声呼之。谓能遍行而无行性。故云正性。旧名正趣。趣即行义。遍行诸刹教化众生无来去相。即同真如遍一切处而无形相为如相回向。从东方来者。东为群方之首。如为万法之初。虚空来者。真如相故。至轮围山顶者。周圆无上故。足动地者。真如如地。非定慧足不显发故。同前会者。随顺众生得如相故。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正性无异行菩萨。来此大会道场中不。善财答言。唯然已见。告言。善男子。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后时观自在下大圣指示。

 

◎第六尔时善财下。恋德礼辞。

 

尔时善财童子。于观自在菩萨所得甚深智。入大悲门。以甚深心。随顺观察。心无疲厌。一心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敬承其教。辞退而行。

 

准梵本中。此初两行。合在辞退而行之后。今回于前。使往正趣。无有思前。亦无初首。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

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荼、若毗舍?、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 京ICP备16063509号-16]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